Information on Diabetes

撰文者:黃雅靖 MSN, RN

淺談糖尿病

有人說糖尿病是文明病,但其實糖尿病不論在已開發國家、開發中或未開發國家的發生率都很高。糖尿病的主要原因與體內胰島素相關的兩大缺陷:分泌不足或者是作用不良。當我們攝取碳水化合物時,腸胃道會將其消化成單醣類再吸收到血液中;但因胰島素的缺陷,使細胞無法適當的利用血糖,而造成血液中的糖分過高,而過多的血糖便會由尿液中排出,這就是所謂的糖尿病。

糖尿病種類 因為成因不同,可略分為下列幾型:

第一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主要是因為患者體內自我抗體攻擊自身的胰島細胞,使得胰島素製造極少或者是完全缺乏,多數患者於幼童時期便發病。此類型糖尿病必須藉由外來補充的胰島素來協助身體利用醣分。

第二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又稱成人型糖尿病,主因是胰島素阻抗(功能不彰)。患者胰島素分泌量下降或者是胰島素在細胞的作用變差而使身體無法恰當的利用醣分。第二型糖尿病是最普遍的糖尿病,與生活飲食習慣有很大的相關。

妊娠型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此類糖尿病發病於婦女懷孕約六個月後,通常會在生產後消失,但是此類患者在日後有較高的機率再罹患上第二型糖尿病。

糖尿病診斷標準

1. 糖尿病症狀加上隨機血糖 ≧ 200 mg/dL (≧ 11.1 mmol/L)

糖尿病的典型症狀包括:多尿、多喝、體重下降或

2. 空腹8小時以上血糖 ≧ 126 mg/dL (≧ 7.0 mmol/L)或

3. 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後二小時血糖≧ 200 mg/dl (≧ 11.1 mmol/L)

4. 糖化血紅素(HbA1c)6.5%或以上

如考慮診斷為糖尿病,必須重複上述檢查至少兩次以確診。

糖尿病前期

糖尿病前期是指血糖高於正常值,但是還沒有達到糖尿病之間的過渡期。患者在這個時期,通常在飲食控制、增加運動及減重之下,都可以改善血糖的狀況,並且預防及延緩進入第二型糖尿病。

  • 空腹血糖: 100 -126 mg/dL 或;
  • 飯後兩小時口服葡萄糖耐量測試: :140- 199mg/dL 或;
  • 糖化血色素 (A1C): 5.7%-6.4%

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篩檢對象

  • 體重過重或者是BMI : ≥25 Kg/m2 (亞裔為 ≥23 Kg/m2)
    • A1C ≥ 5.7%、曾被檢驗過葡萄糖耐受性不良或者是空腹血糖異常者
    • 直系親屬有糖尿病
    • 高危險種族:非裔美國人、西裔美國人、亞裔美國人、太平洋島國人
    • 有妊娠型糖尿病病史者
    • 有心血管病史者
    • 高血壓者( ≥140/90 mmHg)
    • 高密度膽固醇 (HDL Cholesterol) ≤ 35 mg/dL, 三酸甘油脂(Triglyceride) ≥250 mg/dL
    • 多囊性卵巢綜合症(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 身體活動量過少
  • 45 歲以上

若是檢查正常,至少每三年需要接受定期檢查;若是有異常,但未達糖尿病診斷標準,則至少每年都要檢查一次。

糖尿病所引起之併發症

糖尿病引發其他慢性合併症的主因是因為血糖控制不良而影響到了全身大小血管的品質,進而引發的全身循環障礙進而誘發器官的病變,例如:心血管併發症、神經病變、眼睛的視網膜病變、及腎臟疾病:

1.心血管併發症: 高血糖會造心臟動脈血管硬化,導致心臟病、中風或者是腳部的循環不良。此外,糖尿病患者常併有血脂肪過高及高血壓,這些也是促成動脈硬化的原因。因此,患者在控制血糖之外,也要留意血壓及血脂是否過高以保護心血管健康。

2.糖尿病神經系統性疾病: 血糖的控制與神經病變正相關,神經病變會導致肢體感覺麻痺或知覺能力下降,常見表現為雙足對稱性麻痛及無力。臨床常見的” 糖尿病足”便是因神經傷害造成雙腳敏感度變低,增加雙腳受傷的機會,然而高血糖使得足部循環變差,造成傷口不易癒合進一步潰爛壞死導致截肢。

3.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 眼睛的微血管很細微,容易受到堆積在血液的過高糖分傷害。長期的高血糖環境會損傷視網膜微血管併發不同的眼睛疾病並且引響到視力,最嚴重的情況為失明。因此糖尿病患者除了定時追蹤血糖值之外,並且要平均每年至眼科接受檢查。

4.腎臟疾病: 高血糖會影響腎絲球的過濾的能力。大約30%-40%患者在罹患糖尿病10-15年發生尿蛋白,若是沒加強血糖的控制,會進而漸漸演變成慢性腎功能衰退甚至惡化成尿毒症而需要洗腎。腎臟的功能變化除了血糖值之外,和高血壓也有相關,所以如果患者同時有高血壓的問題,也需要加強控制血壓在正常值之內。

糖尿病控制方法

定期健康檢查、接受糖尿病篩檢是糖尿病的預防的最佳方法,患者在糖尿病前期時,大多可以透過均衡飲食、定期運動、戒菸戒酒、維持理想體重來避免或者延緩及進入糖尿病期。然而已被確診為糖尿病的患者,除了接受醫師建議用藥、自我監測血糖血壓變化及定期就醫追蹤之外,更重要的是要透過飲食、運動、體重控制及保持心情愉快來控制血糖值以避免長期的併發症。

飲食原則:

  • 均衡攝取各類食物

除了水分的攝取外,健康的飲食計畫需包含下列類型食物: (1) 全榖根莖類 (主食類)、蔬菜類、水果類、豆魚肉蛋白類、油脂與堅果種子類。原則以食用未加工過的原型食物為主,加工後的食品通常精緻化或含有添加物。

  • 定時定量攝取含碳水化合物食物

血糖的高低與攝食的碳水化合物有關,應該了解每餐所含碳水化合物量是很重要的。雖然全榖根莖類還是為主要的碳水化合物攝取來源,但幾乎各類食物中皆含有碳水化合物(包含奶類及水果),所以每餐碳水化合物的量要合併所有食用的食物計算。詳細的計算方式,可以諮詢專業人員或營養師。

  • 避免攝取精緻醣類或加糖食物
  • 選擇高纖及多樣化食物

高纖食物可以增加飽食感並解減緩碳水化合物的吸收。主食中可以加入糙米、燕麥、薏仁及其他豆類等以減少(或取代)白飯、白麵條或者糕類的攝取。以新鮮水果代替果汁,可增加纖維的攝取並且可避免血糖快速升高。

  • 多食用可增加飽食感的少油或無油蔬菜類。
  • 選擇低脂食物並使用優質植物油烹調

包含低脂或脫脂奶類、選用瘦肉或魚肉等。盡量以清蒸、水煮、清燉、燒烤、涼拌的方式取代油炸跟熱炒。

  • 避免飲酒

運動原則:

需避免空腹運動,運動時間為餐後1-2小時為佳,運動時應攜帶食物避免低血糖發生。每周至少運動5次,每次30分鐘為主或者每周累積運動150分鐘。運動種類以有氧運動為佳,可增加胰島素的敏感度,有氧運動包括健走、慢跑、有氧舞蹈、太極拳。另外可加入1-3次的阻力運動,例如舉啞鈴、仰臥起坐以增加肌耐力。

參考資料: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2017). Standards of Medical Care in Diabetes-2017. Diabetes Care (40), sup 1, 1-142. Retrieved from http://care.diabetesjournals.org/content/diacare/suppl/2016/12/15/40.Supplement_1.DC1/DC_40_S1_final.pdf

 

衛生福利部 (2015)。糖尿病與我。台北市: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